热门搜索:  德化瓷都电商中国瓷都 
当前位置: > 陶瓷信息 > 陶瓷资讯

 

首届中国传统瓷艺双年展带来什么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18 16:20:00

 

中陶协和清华大学合力加持,全球陶瓷艺人热情呼应,中国传统陶瓷产区悉数亮相,逾百万元重奖扛鼎之作——

首届中国传统瓷艺双年展带来什么

智者创物,埏土为器。瓷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符号。12月15日,首届德化“中国白”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双年展开幕式暨颁奖典礼在“世界陶瓷之都”德化举办,以“弘扬匠心,致敬传统”为主题,是立足于传统继承、对标国际艺术高端赛事而搭建的传统陶瓷艺术竞赛交流平台,也是国内首次以“传统陶瓷艺术展览”为概念的活动。

双年展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德化县陶瓷发展委员会主办,德化县陶瓷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茶道艺术研究所、德化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德化文旅集团、德化陶瓷艺术大师联盟承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为双年展主题题字并发来贺信。

本次双年展聚焦“弘扬匠心,致敬传统”。

范迪安题字

火爆人气

全球征集作品 百万重奖巨匠

2020年7月,双年展启动作品征集,分陶瓷雕塑和传统陶瓷器物两大类,要求创意新颖,因材施艺,形神兼备,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

征集火爆。至11月结束,短短4个月,共收到来自中国29个省份和地区以及日本、韩国、英国等多个国家的863人、1330件报名作品,规模与数量均远超预期。

作品经全国15位专业评委三轮评选,选出特等奖1名、金奖2名、银奖4名、铜奖6名、优秀奖20名,奖金总额高达106万元,其中特等奖奖金28万元。为鼓励传统陶瓷艺术的推陈出新,活动还设置“技艺传承奖、工艺创新奖、评委特别奖、特殊荣誉奖、优秀组织奖”。

精美作品巧夺天工

作品传递陶瓷艺术文化

杰出作品

入围力作争雄 特邀精品竞秀

158件入围作品于2020年12月15日至2021年3月15日在德化县陶瓷博物馆集中展出。

参展作品类型涵盖所有中国传统陶瓷工艺品类,呈现出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丰富多彩的面貌。它们继承了中国传统陶瓷的精神,具有鲜明的地方工艺文化特色,同时又带有艺术家本人的个性化特征。既有传统写实,又兼顾写意抽象,衔接传统与未来,理念新颖、题材广泛,手法独特、意蕴悠长,集中展示了当代陶瓷艺术家精湛高超的艺术造诣,为大家提供了一场感受瓷都魅力、共享陶瓷艺术的饕餮盛宴。

特邀作品展同时展出,大师巨匠云集,囊括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杨永善、刘巨德、钟蜀珩、郑宁、邱耿钰、章星、王辉、董素学、杨帆等知名教授、学者、艺术家,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顾绍培、吴鸣、曹亚麟、张正中,以及德化国家级陶瓷大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的陶瓷艺术作品。在学术和艺术、工艺和技术的互动中,激荡出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在未来的多样可能性。

器物作品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具

作品技艺精湛,令人称奇。

重磅嘉宾

传统应是鲜活 映射时代精神

“创造既有深厚的传统意蕴,又有当代文化精神的陶瓷艺术作品”,成为本次双年展雄浑的号角。在人与人、人与作品、作品与作品的多维互动中,大家在思考:倡导工匠精神,传递创造智慧,增强文化自信,传统陶瓷艺术该怎么走?

“从参展作品范围来看,丰富而优秀的陶瓷类作品,工艺技术的登峰造极与文化精神境界的深厚积淀合而为一,为中国的陶瓷未来留下了属于这个时代特征的具有鲜明代表性的陶艺作品。”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韩景阳指出,本届双年展汇集了陶瓷艺术设计界全国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业者等,在中国传统陶艺领域艺术创作、工艺技术、学术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我们鼓励与提倡的传统应该是鲜活的,不仅要展现高超的工艺技术,还应具有承前启后的文化价值。传统之重点在于思想与文化的积淀与传承。”

在本届双年展组委会名誉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看来,中国的传统陶瓷艺术一直在变化中寻求发展。每个时代都有其鲜明的精神文化特征。正是这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鲜明的文化特征,才使得中国陶瓷文化始终鼎立于世界。“探寻具有我们当今社会精神面貌特征的传统陶瓷艺术作品,也是我们启动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双年展的初心和历史使命。”

德化县委书记梁玉华希望,双年展成为一个展示台、竞技场、交流厅,激励广大陶瓷艺术家特别是德化本土艺术创作者,弘扬工匠精神,创作更多独具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推动“中国白”再出发,让中国德化白瓷在新时代演绎新经典、再现新荣光。

•本版文图:记者 许文龙 陈小阳 庄建平 通讯员 李宏图 林婉清 连江水

 

全国知名高校专家与陶瓷大师齐聚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研讨会——

透视传统 解读匠心

首届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双年展开幕当日,还举办了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研讨会,对中国传统陶瓷艺术进行深层次和多角度的研讨,有着特殊而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广州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泉州工艺美院的专家学者们与德化陶瓷艺术大师、新秀们齐聚一堂,畅所欲言、深入探讨、集思广益,从文化、艺术、产业等不同角度,透视传统、解读匠心,推动传统陶瓷艺术传承发展。

从文化层面研究瓷塑

章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副教授

可以从文化层面精准解读德化陶瓷,形成一种新体系。以何朝宗风格为代表的瓷塑,其尺寸并非寺庙、展览或是商业的尺寸,而是把宗教文化转移到一种非常方便的家庭礼仪活动中。把艺术和遗产作为德化瓷塑核心,将艺术生活化,用产业去带动这项技艺的发展。

龙头精雕折射德化艺人匠心

许瑞峰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德化瓷塑在传承中创新。许式陶瓷在发展中,把木雕刮鼻手法运用到陶瓷上,形成圆中有方的开脸风格。在一尊寿星瓷雕的龙头拐杖上,方寸之地刻画了龙、象、猴等近十种动物形象,可见匠心。精雕还是斧凿,创作风格是一种辩证的融合,取决于艺人的拿捏。

经典须借鉴也须变革

李正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教授

不要把传统和现代、艺术和设计割裂开来,认为原始的就是过时的东西,事实上很多现代设计思想追根溯源来源于古人的智慧。陶瓷从业者要不忘初心,在继承古人智慧的基础上创新。任何经典陶瓷都有渊源,它既是须借鉴的,也是有变革的,不能一动不动地原搬照抄,同时也是需综合的,在新的环境中和新技术进行融合。对德化白瓷来说,应该“特质不变、适时进化、融入生活、注入活力、互为兼容、平衡发展”。

“当代”必将成为传统

郑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传统”显现于当代,“当代”也必将成为传统。我们要思考,当今之中国陶瓷为未来之中国陶瓷留下什么样的传统。我们生活在当代,要以开放的态度面向当代之世界;我们也生活在历史的特定时空,有情怀并有责任传承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我们坚信中国的传统文化足够优秀,我们会勇敢地走向世界,并以谦虚而宽怀的态度与世界交流。

好造型有不衰生命力

吕金泉 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教授

好的造型和装饰是经久不衰、有生命力的,能够成为那个时代的经典,比如历史上的多种类经典器物。陶瓷创作中,造型很重要,造型上的创意表达,寄托着个人情感和思想,也更为人们所青睐。艺术家要通过造型的创意表达,创作出自身理念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作品。

好作品要经历审美提升

陈琦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对艺术的审美不能出现行政化和统一化。一件优秀的作品呈现在大众面前,一定是有自己的特色在里面,或是创作理念引人共鸣,或是精湛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如果创作者想让作品向大众“敞开心扉”,其中一定会经历审美的不断提高。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要有更高的眼界、更宽广的胸怀,用作品讲好故事。

创新一定要迎难而上

兰全盛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本届双年展特等奖获得者

传统的东西,每创新一步都很艰难。但不管多难,作为手艺人我们义无反顾向前。“紫气东来”是个很传统的主题,出新不易。老子骑着青牛出函谷关,我用一种虚拟化的创作,用一股气来构成这只牛,“似牛非牛”。牛上驮着的老子与童子,以德化传统瓷雕技艺来写实,精致细腻。虚实冲突中有融合。岩石则采用简洁的块面结构,稍微倾斜向上,展示昂扬向上的气势,让作品“立起来”。

创新终将刻上时代烙印

王乐耕 北京理工大学工艺美术系系主任

传统很宝贵,要继承前人利用当时年代的自然资源和生产力造福人们的精神。本次双年展,我看到很多年轻创作者的优秀作品,既有对传统材料、技艺的传承,也在题材和创意表达上融入自己的思考,并加以创新。创新的依据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要把握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和趋势,充分满足生活需求。这里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创新是“破土而出”的价值

张夫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清华美院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所长

陶瓷艺人在创作中,要遵循人文性、审美性、创新性原则,借助技艺让作品独具艺术感。匠心既是灵动之心,也是思考之心、创意之心、审美之心。自然物正因有人的意志注入,才成为一件艺术品,这就是匠心。传统需要创新,但创新也要在法度之内,要创造有价值的东西,应该是刷新固有经典界面后,呈现出“破土而出”的那种生命气息。

 
网站首页 | 平台资讯 | 陶瓷信息 | 人才服务 | 创业服务 | 投融资服务| 技术创新 | 管理咨询| 市场开拓 | 法律服务 | 服务机构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城东电子商务创业园1号楼5层 客服电话:0595-23555246 培训咨询:23555246 传真:0595-23511246
E-mail:4001133557@b.qq.com 技术支持:憨鼠网络 | 德化网
闽ICP备05004707号-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