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德化瓷都电商中国瓷都 
当前位置: > 人才服务 > 陶瓷人才

 

刘铭志:铭记文化经典,志在传承“瓷心”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1-26 10:03:36

 

铭记文化经典,志在传承“瓷心”

——刘铭志:我永远年轻,永远在创作路上

刘铭志专心制作中

■本期之行:赖小玲 周湖健 通讯员 郑光前

还记得2011年,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德化古瓷器回到故乡展出期间,那个在现场操作德化传统瓷雕技艺的表演者吗?一个身材瘦小却精明能干的中年男子,眼神专注,手里握着一把小小的竹刀,不一会儿,就精雕细刻出一尊神态祥和、栩栩如生的观音菩萨。鸦雀无声的陶瓷博物馆不由地一阵小小的骚动,在场观众向这位瓷雕艺人投去赞许的目光。

他,就是高级工艺美术师、陶瓷雕塑高级技师、 福建省技术能手、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福建工程学院客座教授、福建省雕刻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福建省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刘铭志。

刘铭志经常受邀到各种活动现场演示传统瓷雕技艺

2011年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德化古瓷器在故乡展览时,刘铭志现场展示陶瓷技艺。

“我就想做陶瓷”

“艺术”这个词在今天看来并不是很陌生的词,但在20多年前的城郊山村,却是一个少年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刘铭志从小在德化县浔中镇的土坂村长大。这个小村子两面环山、一水绕庄,空气清新、风景秀美。对着青山绿水画画、和着稀土捏泥,成了刘铭志童年生活里的一大乐趣。也许是这样的童年在他脑中留下了太为深刻的记忆,冥冥之中对他走上瓷雕艺术这条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90年中学毕业之后,年仅17岁的刘铭志的想法很简单:我就想做陶瓷。他背起行囊,走出山村,来到德化民间百年老字号“蕴玉瓷庄”,师从瓷庄第三代传人、著名的瓷艺大师苏玉峰先生学艺,从此开始了他二十多年漫长的瓷艺生涯。

那时,年少的刘铭志就像一块海绵,孜孜不倦,不断吸收着有关工艺美术的一切。由于聪颖天分所至,更因为他的勤奋好学,刘铭志很快便脱颖而出,并开始尝试独立创作了。

1994年,瓷城丹桂飘香的秋季,刘铭志开始创办自己的瓷艺坊和工作室。随着瓷坊制作经营步入正轨,让刘铭志有了更多的精力全心全意投入创作。刘铭志对多彩的瓷雕艺术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每天与泥土打交道,潜心研究。为了精益求精,他时常把明代何朝宗等前辈大师的作品、古代瓷雕作品当作临摹对象进行学习研究、揣摩创新;他时常参考国画、白描、画册等书籍或传统资料,反复尝试、推陈出新。他的创作风格不仅继承了德化瓷圣何朝宗的传统雕刻技艺,还加入具有现代高水准的技艺操作创新手法。

《自在观音》

“永远当一个初学者”

德化“千年窑火不断”,是中国民窑的代表,其文化博大精深。对陶瓷文化,刘铭志充满着敬畏之心。在理论学习上,刘铭志从不懈怠,他先后进修于德化陶瓷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既是为弥补自身不足,积极充电,同时也以所学与同行学友互相交流,探讨陶瓷工艺美术经验。而在实践上,身处“世界瓷都”——德化的他,不断从本土文化中汲取创作的灵感。他奔走于瓷与土的每个角落,用心去感悟德化瓷雕元素,他从不放过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2011年,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德化古瓷器首次回到故乡展出,数百年前德化瓷艺大师创作的这些古瓷器首次回到了故乡,唤起人们对古瓷都历史的回忆。狂热的刘铭志怎么可能错过这次学习?他早早就到现场参观。大师作品让他不肯挪步。但是,只是观看,很难学到皮毛,何不带块泥巴来现场模仿着做呢?“当时我就在想,难得有这么多经典作品,平时要么在照片上看到,要么在电视上晃过,怎么样才能借这个机会多学点前辈大师的技艺呢?”

第一天,他带了块泥巴到现场,入迷地对照着现场的作品临摹起来。第二天,他觉得不过瘾,索性带上转盘、椅子、材料、工具等装备上阵,一个小时后,他创作的陶瓷的 “泥稿”就基本完成了,这是他第一次现场“临摹”故宫馆藏的何朝水大师的《自在观音》作品,他用德化传统制作工艺流程,取德化的高白土做材料,以最具德化特色的传统瓷雕表现手法,使之衣纹线条结构层次分明,雕工细腻,形神兼备。在场观众向这位瓷雕艺人投去赞许的目光,刘铭志的做法也在圈内引起了不小骚动,有人觉得他爱出风头,有人认为陶瓷技艺是保密性的,怎么能现场随意展示?当然,更多人对他表示认可,敢于现场临摹大师作品,需要勇气和较强的基础,还要经得起众人的考验。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刘铭志说,无论别人如何非议,为了创作,他甘之如饴。“巧伪不如拙诚,我想永远当一个初学者,因为,每一件艺术品,取决于制作者的价值,包括他的学识、智慧、技艺、良知、教养……每一次创作都是在面对新的自己,所以,我都是以初学者的心态,带着专注在精雕细琢中,观众自然会给你评判,你无需想太多,这需要才华、天赋,也需要缘分。”刘铭志表示。

“叫刘铭志带上泥巴来做个泥塑。”从那以后,这成了刘铭志常常听到的呼唤,只要德化或相关部门举办一些跟陶瓷艺术文化有关的展示活动,主办方都会邀请他到馆现场表演操作德化传统瓷雕技艺,刘铭志都义不容辞到现场创作,用精湛的技艺全面展示德化陶瓷制作过程。

《秦始皇》

“越做越不懂,不懂就越想做”

或许正是从民间成长起来,没有条条框框的思想约束,让刘铭志创作的作品风格独特,别具一格。但他也深谙院校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刘铭志先后到泉州工艺美术学院、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雕塑设计专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福建省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等院校学习进修。

创作20多年,刘铭志却认真地对记者说:“越做越不懂,不懂就越想做。”为了得到心中最完美的作品,刘铭志在雕刻和烧制的过程中摔破了不少半成品,只要有一点点的不满意,他就重新去做。所以,如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那些作品,横看竖观,哪一面都是无可挑剔的精细完美形态。不管是什么作品,都生动展现出刘铭志深厚的雕刻功力和迷人的文化魅力。

他认为,每个人生都有着局限性,我们无法重塑自己,但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来“重塑”灵感和思维,所以,他乐于与年轻一辈的瓷艺人,设计院校的老师、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从而碰撞出符合当下的、多元化的、时尚的陶瓷作品。如2019年3月,他与德化陶瓷设计研究院的“90后”设计师们,一起合作研发设计的四季花瓣首饰品,正是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时尚美学融合的体现。四季花瓣作品已经先后亮相米兰设计周、深圳礼品展、上海国际尚品家居展,并征集最美代言人,成为网红爆款,引领陶瓷设计流行趋势。

未来,刘铭志将会继续沉浸于陶瓷艺术品的创作,不断钻研传统陶瓷艺术,同时,他也期待着更多的交流合作。

《国色天香》

刘铭志创作完成了许多举不胜举的优秀陶瓷艺术作品,在全国的美术工艺品评比与全省的陶瓷艺术设计大奖赛中获得多项金奖并被各级博物馆收藏。如《千手观音》荣获2011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金奖;《清·莲》荣获2013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童子拜观音》荣获第三届“大地奖”陶瓷作品评比金奖;《自在观音》荣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评比金奖;《静·莲》荣获第七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金奖;《国色天香》荣获第四届中国(南宁)国家级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薄胎自在观音》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评比金奖;《百花争艳》荣获第七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优秀作品金奖……

随着对陶雕艺术研究的深入,他并没有因此停止自己艺术创作的脚步,而是大胆创新、苦心孤诣,攀登更高境界的艺术高峰。为了让大众接触陶艺,刘铭志不定期与德化职业中专等教育机构合作,当好学校的高级客座讲师,举行瓷雕传艺培训活动,让学生兴趣爱好者们亲自动手感受陶艺的魅力。

对所获得的成就,刘铭志极其淡然。如今虽已不惑之年,可他身体十分健硕。“前辈留下来的经典永流传,我们要铭记,要不断地学习。我永远年轻,永远在创作路上。”刘铭志觉得保持年轻是创作者最好的一个状态。

陶瓷制作步骤

以《达摩》作品做示范

步骤1

做好塑像的坯体,将其晾干,使之主体不歪倒、不易变形。

步骤2

塑像整体的躯干做好比例的划分,用堆、贴等手法开始加泥进行塑造。

步骤3

把塑像整体的结构、衣纹、形态等全方位进行调整,使整尊塑像的初步泥稿慢慢完善。

步骤4

将塑像头部做细化调整后,等待烧制作业。

展 讯

由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主办的“艺揽闽台——大师与您面对面”技艺展示交流活动,每周定期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二楼大厅举行。10月28日—11月4日期间,刘铭志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二楼大厅展示作品,并与您面对面交流,有兴趣的市民可以前往参加。

 
网站首页 | 平台资讯 | 陶瓷信息 | 人才服务 | 创业服务 | 投融资服务| 技术创新 | 管理咨询| 市场开拓 | 法律服务 | 服务机构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城东电子商务创业园1号楼5层 客服电话:0595-23555246 培训咨询:23555246 传真:0595-23511246
E-mail:4001133557@b.qq.com 技术支持:憨鼠网络 | 德化网
闽ICP备05004707号-1

在线咨询